发布时间:2025-02-20 热度:
31.关于课程标准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课程标准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
B.教师必须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标准
C.课程标准有一定弹性,教师不必严格执行
D.课程标准可以作为教师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
3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目标取向。
A.表现性 B.生成性
C.行为性D.普遍性
33.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是()。
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计
3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的作用的是()。
A.指导教材编写B.指导课程设置
C.指导课程评估 D.指导考试命题
35.()是教科书的基本部分,也是教学的依据。
A.插图 B.附录
C. 课文 D.习题
36.新课改中,国家首次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附录等部分。
A.内容标准B.教育内容
C.过程设计D. 课程开发
37.关于课程设计的模式,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为泰勒的目标模式奠定了基础
B.《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泰勒于1949年出版的
C.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斯腾豪斯
D.被誉为教育史上的“课程评价之父”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
38.李老师的教学方式很灵活,会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起点,在进行备课过程中的教学安排和设计时,他不会拟定“一板一眼”的教学步骤,而是列出可能会涉及的大概步骤。他的教学设计属于( )。
A.系统分析模式 B.目标模式
C.过程模式 D.主体一主导模式
39.一般而言,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有三类,其中不包括()。
A.指示性目标B.结果性目标
C.体验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40.孔子注重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每个学生个性化的表现,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与()课程目标取向相吻合。
A.普遍性B.行为性
C.生成性D.表现性
31.【答案】C。本题考查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原称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尽管课程标准有一定的弹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去严格执行;相反,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建议实施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和计划性,指导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准,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标准。C 项表述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32.【答案】D。本题考查课程目标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是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它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题干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先对自身进行修养,然后才能整治自己的家族,家族和睦以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最后才能使天下太平,强调宏伟的、影响大的、观念性的目标,属于普遍性目标取向。故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B。本题考查课程计划。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教学科目、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故正确答案为B。
34.【答案】B。本题考查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原称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中心和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因此指导课程设置属于课程计划中的内容。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35.【答案】C。本题考查教材的相关内容。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主要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基本部分。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故正确答案为C。
36.【答案】A。本题考查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本轮课程改革所推出的国家课程标准在结构上主要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故正确答案为A。
37.【答案】D。本题考查课程设计的模式。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是现代课程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泰勒也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和“课程评价之父”。D 项表述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38.【答案】C。本题考查课程设计的模式。过程模式的设计步骤是非直线式的,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从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或向后。过程模式主要依赖教师的判断,不需要刻意去外定目标,活动本身就有内在标准,可以从任何一个步骤开始,不那么“一板一眼”。故正确答案为C。
39.【答案】A。本题考查课程目标取向。一般而言,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包括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40.【答案】D。本题考查课程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表现,是生成性目标的进一步发展。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题干中,孔子强调因材施教,注重每个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属于表现性目标取向。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