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1 热度:
41.维果斯基强调的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指的是()。
A.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B.学生在他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学生已有的心理机能发展水平
D.学生正在追求的信息加工水准
42.“花儿开了,因为它想看见我”,这种思维方面的特点主要存在于儿童认知发展的(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3.三岁的小颖向怀里抱着的布娃娃讲妈妈曾给她讲过的故事,这种言语属于( )。
A.对话言语B.独白言语
C.语言获得D.语言理解
44.下列教育案例中,最能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解释的是( )。
A.3 岁的小军在妈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了自己穿衣服
B.小海妈妈希望小海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
C.小明的实际身高和同龄男孩的平均身高之间的差距
D.5 岁的小雨能够背诵100首古诗
45.儿童用筷子夹汤,发现夹不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可以用勺子舀汤,于是他学会了这种用勺子舀汤的新技能。这是()。
A.顺应B.平衡
C.图式D.同化
4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7.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查的是儿童的()。
A.自我中心性 B.思维可逆性
C.守恒概念D.单维思维
48.小刘为了融入同学的圈子,主动去学习一些球类运动的知识,以便和大家有更多共同话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刘的行为属于( 。
A.平衡B.同化
C.客体永恒性D.顺应
49.前运算阶段儿童不具有的一项特征是()。
A,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B.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C.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D.已经可以很好地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50.当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块后质量并没有改变时,其思维已经具备()。
A.平衡性B.同化性
C.顺应性 D.守恒性
51. 当向7~9岁的儿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A>B,B>C,A与C哪个大?”他们可能难以回答。但换种问法:“小明比小亮高,而小亮又比小壮高,小明高还是小壮高?”他们则可以回答出来。这说明该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1.【答案】B。本题考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题干中,“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就是在他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故正确答案为B。
42.【答案】B。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泛灵论和自我中心性的特点。泛灵论是指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自我中心性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集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协调。题干中,儿童认为花“想看”,这是泛灵论的体现;认为花“想看见我”,这是自我中心性的体现。这种思维方面的特点主要存在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故正确答案为B。
43.【答案】B。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在言语发展上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①重复。叠字的应用,如小朋友经常说“我要吃饭饭”“我要喝水水”等。②独白。即使没有人听,年龄小的儿童也会高兴地描述他在做什么,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儿童独处的时候。③集体独白。在儿童群体中,每个儿童都热情地说着,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题干中,三岁的小颖向怀里抱着的布娃娃讲故事是独白言语的表现。故正确答案为B。
44.【答案】A。本题考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A项,小军在妈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穿衣服,正是跨越了最近发展区,达到了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故正确答案为A。
45.【答案】A。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即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题干中,儿童发现用筷子无法夹汤,后来学会用勺子舀汤,这是一个顺应的过程。故正确答案为A。
46.【答案】C。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指的是儿童在做判断时能够同时考虑多个维度,也就是可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角度思考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
47.【答案】A。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这是通过“三山实验”证明的。在“三山实验”中,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实验任务是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座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证明,幼童无法想象他人的观点,他们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A。
48.【答案】D。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即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题干中,小刘为了融入同学的圈子,主动学习一些球类运动知识,以便和大家有更多共同话题,这些知识是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的,需通过学习获得,该行为属于顺应。故正确答案为D。
49.【答案】D。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没有守恒概念,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即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D 项不属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特点。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50.【答案】D。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思维的守恒性是指儿童能够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题干中,儿童能认识到完整的苹果被切割后质量不变,说明其思维具备了守恒性。故正确答案为D。
51.【答案】C。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儿童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但必须依赖于实物和直观形象的支持才能进行逻辑推理和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不能进行纯符号运算。题干中,7~9岁的儿童难以回答用符号表示的比大小问题,但可以回答转换成生活中具体情境的比大小问题,这说明该年龄段的儿童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但是仍然局限于具体事物和日常经验,不能进行纯符号运算,其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故正确答案为C。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基础篇4...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基础篇3...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基础篇2...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基础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