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唐明升教育集团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主页 > 教师招聘 > 深圳教师招聘 >
人际关系——拓展篇1_深圳大唐明升教育集团|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深圳教育|深圳教师人才服务

人际关系——拓展篇1

人际关系——拓展篇1..

0755-21049801 立即咨询

快速申请

称       呼 :
手机号码 :
备       注:
分享:

人际关系——拓展篇1

发布时间:2025-08-27 热度:

单项选择题

1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D.互助关系

19.当人群中个体的需要满足程度相差不大时,面对利益冲突,在没有特别的情境引导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

A.竞争B.合作

C.敌对D.既合作又竞争

20.小元原本是小叶在入学时结交的第一个朋友,可如今二人的关系却变得非常冷淡,原因是小叶认为小元不能帮助自己。小元不仅没办法帮小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就连一些班级事情都一问三不知,反而还经常需要小叶的帮助,这让小叶觉得自己一直在付出却得不到任何回报。这一现象最适合用人际关系原则中的()来解释。

A.自我价值保护原则B.交换原则

C.交互原则D.联结原则

21.人际交往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系统

多项选择题

22.人际排斥的特征为()。

A.行动对抗B.认知失调

C.人际距离D.情感冲突

23.社会心理学家舒茨在1958年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

A.情感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包容的需要D.控制的需要

24.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A.交往定向阶段 B.情感探索阶段

C.情感升华阶段D.稳定交往阶段

25.关于人际交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际交往深浅的标志是交往双方自我暴露的水平

B.自我暴露与熟悉程度之间是U形关系,即人们对很熟悉或者很陌生的人更会自我暴露

C.在稳定交往阶段,交往双方的人际安全感已经确立

D.双方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的阶段是情感交流阶段

26.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应遵循的原则有()。

A.以诚相待B.互助互利

C.待人如待己D.相互理解

27.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有()。

A.强烈的交往需要并渴望独立

B.友情存在普遍的不稳定性

C.采取自主独立的行为倾向,关注自我发展

D.趋向关系性交往

判断题

28.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互动。()

2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反映了人际交往的公平原则。( )

单项选择题

18.【答案】B。本题考查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它的发展与变化主要取决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故正确答案为B。

19.【答案】A。本题考查竞争心理优势。“竞争心理优势”是金盛华提出的概念,是指在需要共同拥有的资源情境中,人们在合作与竞争的两种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竞争的心理现象。与合作相比较,在没有特别引导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优先选择竞争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存在着竞争心理优势。题干中,面对利益冲突,在没有特别引导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竞争。故正确答案为A。

20.【答案】B。本题考查人际关系原则。交换原则是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交往过程中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至少是得别太小于失,故又称为“功利原则”。人际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的选择。题干中,小元和小叶的关系变冷淡的原因是小叶觉得自己一直在付出却得不到任何回报,这一现象适合用交换原则来解释。故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B。本题考查人际交往的工具。交往作为信息的传递过程,必须借助一定的符号作为信息的载体才能实现,符号系统是交往的工具。一般可将符号系统归为两类,即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利用语言符号系统进行的交往称为言语交往;利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的交往则称为非言语交往。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即语音符号系统和文字符号系统。非言语交往的手段包括人的外貌、表情、手势及交往双方的相互状态。人的精神风貌是否健康同上,举止行为是否得体,对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交往的内容和情绪等都有很大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

多项选择题

22.【答案】ABD。本题考查人际排斥的特征。人际排斥是交往双方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为特征。故正确答案为ABD。

23.【答案】ACD。本题考查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于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控制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这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故正确答案为ACD。

24.【答案】ABD。本题考查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阶段。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包含:①定向阶段。该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②情感探索阶段。该阶段的目的是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上。③情感交流阶段。在该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④稳定交往阶段。在该阶段,双方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很多“小秘密”,成为“生死之交”。故正确答案为ABD。

25.【答案】AD。本题考查人际交往的发展。人际交往也叫作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情感卷入和交往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往双方通过采用自我暴露的方式来增加相互间的接纳性和信任感。实际上,人际关系深浅的标志就是交往双方自我暴露的水平。A 项正确。根据交往双方的情感卷入水平、自我暴露水平的不同,奥尔特曼将人际交往的过程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在情感交流阶段,双方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已经确立,话题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此时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项错误,D项正确。自我暴露水平越高,人际交往水平越深。所以,自我暴露与熟悉程度之间并不是U 形关系。B 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D。

26.【答案】ABCD。本题考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应遵循的原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七个方面的原则,即以诚相待、互助互利、待人如待己、相互理解、具有宽容精神、不轻信别人、不猜忌所有的人。故正确答案为ABCD。

27.【答案】ACD。本题考查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中学生人际交往是中学生基本的社会性需要。进入中学后,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小学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交往的实质上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既有情感定向性,又有目的定向性。①强烈的交往需要并渴望独立。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目的更突出,具有摆脱依赖性、独立性增强的特点。②采取自主独立的行为倾向,关注自我发展。注意自我形象,并且开始自我观察,思考自己的特点,同时也更加留意别人;常把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当成一种束缚,潜意识中把自己当作成人,渴望独立成长;十分需要伙伴与友谊,以补偿失去的对父母的依赖。渴望独立、展示自我是中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形式。③趋向关系性交往。选择与脾气相投、相互理解、话语投机、彼此有好感的同学交往。中学生的交往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目的性。④喜欢与异性交往。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意识觉醒,即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表现为对自己变化的性特征感到害羞和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好奇和关注等。故正确答案为ACD

判断题

28.【答案】错误。本题考查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情感成分是交往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与人的交往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反映出对交往现状的满意程度,是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故表述错误。

29.【答案】错误。本题考查人际交往的原则。社会心理学家强调,我们在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当中,必须首先遵循交互原则。对于同我们发生交往的人,我们应首先接纳、喜爱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上的主动地位。不然,我们在人际关系上会被动,甚至遭别人拒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反映了人际交往的交互原则。故表述错误。

 


关闭窗口
上一篇:人际关系——基础篇2
下一篇:群体心理——基础篇1

相关阅读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拓展篇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拓展篇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拓展篇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拓展篇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拓展篇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拓展篇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基础篇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基础篇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基础篇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基础篇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基础篇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基础篇1...

官方微信公众号

集团总部0755-21049801

深圳市龙华清湖社区花半里大厦706室

服务部0755-21018135

深圳市龙华清湖社区花半里大厦706室

市场部0755-21049801

深圳市龙华清湖社区花半里大厦70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