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1 热度:
81.学生在开展以“保护绿水青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自己选择指导教师,遇到问题积极主动查阅资料,自主确定活动方案,自觉呈现活动结果。这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
A.综合性 B.实践性
C.开放性D.自主性
82.新课程改革删除了原有课程内容中艰深、晦涩、陈旧的部分,使课程内容呈现出简洁、明了、有条理和新颖的特征,并且增加了与学生和现实生活相关的成分。这体现出新课程结构的( )。
A.均衡性B.综合性
C.选择性D.差异性
83.关于新课程改革中的作业观,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在作业功能上,应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
B.在作业内容上,应突出固定性和记忆性
C.在作业形式上,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D.在作业容量上,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
84.下列哪一观点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师观?()
A.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B.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5.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这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C.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86,薛老师上课发现,由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和自己不一样的看法和问题,而自己作为教师要善于接纳学生的观点,站到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薛老师的做法说明薛老师关注到学生是()。
A.发展的人B.独特的人
C.具有独立意义的人D.发展不平衡的人
8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通过制定有利于激发地方积极性的政策,实现课程权限的下放。这一规定体现了新课改()的特征。
A.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
B.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
C.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
D.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
88.邹老师在观察学生的时候,没有带主观预想的框框,认为学生都是可爱的,能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行为,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集中体现的“学生观”是()。
A.评价性的学生观 B.发展性的学生观
C.被动性的学生观 D.移情性的学生观
89.我国新课改倡导的课程评价强调( )
①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
②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
③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
④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
⑤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进行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A.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③④D.①②③④⑤
81.【答案】D。本题考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其中,自主性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题干中,“学生自己选择指导教师,遇到问题积极主动查阅资料,自主确定活动方案,自觉呈现活动结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D。
82.【答案】B。本题考查新课程结构的内容。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它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新课程结构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使课程内容简洁、明了、有条理、新颖。②设置综合课程。③增设综合实践活动。题干中的表述体现了新课程结构综合性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B。
83.【答案】B。本题考查新课程倡导的作业观。新课程倡导的作业观包括:①作业的功能应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②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③作业的形式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④作业的容量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⑤作业的评判应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B 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中的作业观。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84.【答案】A。本题考查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新课改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尊重、赞赏;②在对待教学上,新课改强调帮助、引导;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改强调反思;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意思是“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高明于弟子”。这句话强调教师要做到真正地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包容学生的错误,相信学生也可以超越教师,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师观。故正确答案为A。
85.【答案】C。本题考查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就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故正确答案为C。
86.【答案】B。本题考查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主要包括: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是指教师“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的想法和行为,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伤害学生的心灵。题干中,薛老师看到了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能够站到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善于接纳学生提出和成人不一样的看法和问题。因此,薛老师的做法说明其关注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故正确答案为B。
87.【答案】C。本题考查新课改的特征。课程权限的下放指之前实行的是国家管理课程,即单一的自上而下的集权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开放性,而现在实行的是三级管理,即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模式,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改的特征包括:①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②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③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④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题干中,“激发地方积极性的政策”和“实现课程权限的下放”体现了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故正确答案为C。
88.【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观。教师的移情性学生观产生于积极的移情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一种“移情体验”在发生作用。移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影响过程,即将一个人的目的、知觉和情感跟别人暂时联系起来,使他们在作用上和情感上彼此融为一体。移情的作用是沟通,使接受者得到认可、理解和成功。通常讲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就有这种移情因素。题干中,邹老师能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行为,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集中体现了移情性的学生观。故正确答案为D。
89.【答案】B。本题考查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评价。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评价的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第二,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第三,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第四,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进行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①②④⑤正确。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多元的,不仅包含课程内容,还包含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等。③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拓展篇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拓展篇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拓展篇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