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4 热度:
1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的规律。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2.周老师总希望一次性解决学生在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希望立竿见影、一次到位。周老师的想法违背了()的德育规律。
A.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3.学生的思想品德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4.初三班主任引入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问题,通过一步步的深入提问与探究突出道德争端,从而影响学生在某一方面的道德成长。这种做法突出体现了德育过程的哪一规律?( )
A.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B.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5.小强有自私的缺点,不愿意帮助别人。他也知道这是不对的,但班级组织大家去为残疾人服务时,他很不理解地想:“他们残疾与我无关,我为什么要为他们服务呢?”对于小强来说,品德教育的关键是帮助他形成正确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
16.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C.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D.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1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18.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过程规律是()。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19.“一生清贫,坚守三尺讲台”突出体现了教师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
C. 道德行为D.道德情感
20.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
A.社会实践 B. 活动和交往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11.【答案】C。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主要体现为:①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题干中,德育贯穿于教学、活动、教师榜样、学生自我教育、管理之中,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这一规律。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D。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体现在;①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个体品德的发展与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②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个体品德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③德育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立竿见影,应当循序渐进,坚持“百年树人”。题干中,周老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希望立竿见影、一次到位,违背了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的规律。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B。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因此,在学生的思想品德中最具动力色彩的是道德情感。故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B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具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转化与发展推动了德育过程的进展,推动了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发展。题干所述体现了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故正确答案为B。
15.【答案】A。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中,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它可以指导人们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去做,使人们不但懂得应该怎样做,还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题干中,小强不理解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因此,对于小强来说,品德教育的关键是帮助他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故正确答案为A。
16.【答案】A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①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指个体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②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指个体品德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③德育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品德;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并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题干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需要多次培养和训练,体现了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故正确答案为A。
17.【答案】C。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其中,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题干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强调的品德因素是道德行为。故正确答案为C。
18.【答案】A。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②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③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题干中,“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应”强调的是学生内化的作用,依据的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故正确答案为A。
19.【答案】B 。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题干中,“一生清贫,坚守三尺讲台”反映的是廉洁奉公的师德,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抵制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收受、索要学生家长的各种财物。“坚守”二字反映出教师需要有顽强的道德意志。故正确答案为B。
20.【答案】B。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②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③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其中,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