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8 热度:
40.下列关于学生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学生是可以与教师平等相处的人
B.学生犯错误属于正常现象
C.学生是教师加工改造的对象
D.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41.学生李某数学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在一次期末考试中,李某数学考得很好,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这次考得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A.学生的独特性 B.学生的个体性
C.学生的独立性 D.学生的发展性
42.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下列不属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的是()。
A.课程内容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生成与深化的
B.教学目标既注重知识性又强调过程性
C.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关系
D.教学内容以学科本身的系统性为中心
43.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44.下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中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是( )。
A. 你脑子真聪明,每次不用努力就能考得很好,真厉害!
B.咱们班就你一个人最优秀,大家都要向你学习!
C.你真爱动脑筋,你的想法非常有独创性!
D.没想到一直拖后腿的你这次能考这么好,老师真是太开心太喜欢你了!
45.下列关于“新的教材观”说法错误的有()。
A.教材是使学生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载体
B.教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要工具
C.树立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的理念
D.唤起教学活动的“目标”意识,反对“教总比不教好,教多总比教少好,教得越多越好”的经验主义做法
46.张老师和小强的父母沟通时引导父母要积极地看待孩子的发展,不要以现阶段的不足来定义孩子,相信小强能够在努力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这最能体现出张老师的学生观是()。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
D.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47.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要产生变化。下列有关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
B.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传授
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服从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
48.“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现的教学观念是( )。
A.重视知识传授 B.重视能力培养
C.重视发展D.重视创新
49,以下哪一项是我国课程内容改革的发展趋势?( )
A.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
B.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C.实现超越目标取向,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D.实现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
50.下列说法中,不能正确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共同发展趋势的是( )。
A.重视能力的培养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D.重视个别差异
40.【答案】C。本题考查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强调:(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C 项表述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41.【答案】D。本题考查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要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相信学生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题干中,学生李某数学成绩进步了,老师却认为他抄袭,这说明该老师并没有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故正确答案为D。
42.【答案】D。本题考查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指出,教学要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而非以学科本身的系统性为中心。D 项不属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43.【答案】A。本题考查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
44.【答案】C。本题考查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强调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C 项教师对学生爱动脑筋的夸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发挥这一优点,突出了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观。故正确答案为C。
45.【答案】C。本题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材观。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如果说,标准是课程的“灵魂”,那么,教材是课程的“肉体”,因此,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的意义,在于引导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唤起教学活动的“目标”意识,反对“教总比不教好,教多总比教少好,教得越多越好”的经验主义做法。C 项表述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46.【答案】A。本题考查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题干中,“不要以现阶段的不足来定义孩子,相信小强能够在努力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体现出张老师倡导的学生观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故正确答案为A。
47.【答案】A。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②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③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故正确答案为A。
48.【答案】B。本题考查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为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怎样捕鱼。引申至教育领域,即教给一个人知识,不如教会他如何学习。这体现的是重视个人能力的培养。故正确答案为B。
49.【答案】A。本题考查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表现为: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调适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故正确答案为A。
50.【答案】C。本题考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①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为适应当代科学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②重视基础学科知识的结构化。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③重视能力的培养。为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④重视个别差异。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共同形式和内容,也有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C项表述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篇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篇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篇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