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6.老师教学生学习“蒸发”的知识时,特意在教室里放了一杯水,并要求谁也不能接近,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发现水明显少了,都感到疑惑。这种疑惑是一种()。
A.道德感B.美感
C.理智感D,认识
17.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仁者爱人”,老子主张“逍遥无为,乐知天命”。这体现了情感的()。
A.深刻性B.倾向性
C.稳定性D.效能性
1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情感可以引发或中断信息加工
B.情感可能导致选择性加工
C.情感无法为社会认知提供输入信号
D.情感可以影响决策和问题解决
19.人因为违背和歪曲了事实真相而感到羞愧等情况属于( )。
A.道德感B.理智感
C.情绪感D.美感
20.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了情感中的()。
A.理智感B.道德感
C.美感D.审美感
21.下列关于情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喜者见之则喜”是一种激情
B.暴怒的、肌肉紧张、面红耳赤是一种应激
C.认知活动中有新发现的喜悦是一种理智感
D.“观看‘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人物事迹时产生的情感”是一种美感
单项选择题
16.【答案】C。本题考查情感的分类。情感的分类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其中,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题干中,老师在教室里放了一杯水,并要求谁也不能接近,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发现水明显少了,都感到疑惑,是学生对研究中未证实结果的怀疑,属于理智感。故正确答案为C。
17.【答案】B。本题考查情感的品质。情感的品质包括情感的倾向性、情感的深刻性、情感的稳定性和情感的效能性。其中,情感的倾向性是指情感经常指向什么和由什么所引起。它是个人意识倾向性的具体体现,是个人情感的本质。题干中,孔子主张的“礼”“仁”和老子主张的“无为”都属于他们的人生态度、人生的指向,体现的是情感的倾向性。故正确答案为B。
18.【答案】C。本题考查情感对认知的作用。情感对认知的作用有:①情感可能引发、终止或中断信息加工;②情感可能导致选择性加工;③情感可以组织回忆;④情感有助于带有情绪成分的归类的形成;⑤情感可以为社会认知提供输入信号;⑥情感可以影响决策和问题解决。C项说法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9.【答案】B。本题考查情感的分类。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题干中,“人因为违背和歪曲了事实真相而感到羞愧”是理智感。故正确答案为B。
20.【答案】B。本题考查情感的分类。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题干中,“不为五斗米折腰”说明诗人有骨气、清高,是道德感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C。本题考查情绪的状态与情感的分类。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其中,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认知活动中有新发现的喜悦”,是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来的兴趣和好奇,属于理智感。C 项正确。“喜者见之则喜”是一种心境。A项错误。“暴怒的、肌肉紧张、面红耳赤”是一种激情。B项错误。“观看‘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人物事迹时产生的情感”是一种道德感。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