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69.一位地理老师在讲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时,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假如我们从地球出发去太阳的话,若乘火箭需要3年时间,坐超音速飞机需要15年,坐火车需要85年,步行的话也至少需要3500年。教师的这一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教学原则?( )
A.启发性教学原则 B.直观性教学原则
C.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D.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70. “如果知识传授就好像水泼在米筛上,最终将一无所获。”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贯彻(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71.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年纪大了,走路时弯着腰,还拄着拐杖。”这位老师的教学体现了()。
A.直观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72.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这句话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 及时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73.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贯彻()。
A. 直观性原则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D. 发展性原则
74.《学记》中谈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这一表述体现了对()教学原则的追求。
A. 理论联系实际 B. 直观性
C.启发性D. 循序渐进
75.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低,教学进度慢,导致许多学生“吃不饱”;有的教师教学要求高,教学内容过难,教学进度过快,导致许多学生“吃不了”。上述这两种情况都违背了()的教学原则。
A. 巩固性 B.发展性
C.循序性 D.启发性
76.学生在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前,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于是数学老师在教学前先向学生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些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哪种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跟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有关系呢?为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以上教学片段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 量力性原则
77.在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课时,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B. 直观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8.某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学的生字“站”,并且告诉学生,右边的“占”正好是今天要学的生字“钻”的右边部分,于是学生在学“钻”这个字的时候就容易多了。这位教师运用了( )原则来进行教学。
A. 直观性B. 巩固性
C. 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
79.下列有关教学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量力性原则
B.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启发性原则
C.“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因材施教原则
D.“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循序渐进原则
80.某教师在课堂上大声呵斥:“你们这群学生真笨,这个知识点我连续讲了多遍,你们还是不会,我尽力了,你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此案例中教师违背了()。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 可接受性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81.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张老师在讲授“人的骨骼”这一课时,借助人体骨骼标本,向学生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人体骨骼的概念和结构。张老师采用的直观 教学种类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
C.表象直观D. 言语直观
82. “其进锐者,其退速”这句话推及教学过程中来理解,违背了( )。
A.巩固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单项选择题
69.【答案】B。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通过学生直接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教学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其中,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语言的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题干中,地理老师在讲解日地距离时,使用了形象化的语言,体现了言语直观。故正确答案为B。
70.【答案】C。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其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夸美纽斯曾做过形象的比喻:如果只顾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巩固,就好像水泼在米筛上,最终将一无所获。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贯彻巩固性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
71.【答案】A。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指教学中通过学生直接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题干中,语文老师在讲“奶”字时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在脑海里呈现奶奶的形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体现了直观性原则。故正确答案为A。
72.【答案】A。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的意思是:教师知道到达学问之路的难易,而且知道学生的资质有好坏之分,然后才能多方诱导,只有善于多方诱导的人才能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教学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题干中,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这些可通过直观教学进行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贯彻直观性原则。故正确答案为A。
74.【答案】D。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题干中“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的含义是:优秀的冶匠的儿 子,一定是先学习缝制皮衣;好的弓匠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会用竹条编制器具。比喻学习一定要由浅入深。虽然冶铸和缝制皮衣、制弓与编制器具表面上是不相关的事,但方法和道理却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这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故正确答案为D。
75.【答案】B。本题考查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题干中描述的“吃不饱”或者“吃不了”的现象即难度过低或难度过高,不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这违背了发展性的教学原则。故正确答案为B。
76.【答案】C。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题干中,数学老师通过一系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体现了启发性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
77.【答案】C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题干中,老师结合分馒头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知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
78.【答案】B。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其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对知识、技能的运用。题干中,教师讲解新字“钻”时,先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生字“站”,体现了巩固性原则。故正确答案为B。
79.【答案】D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与古文的匹配。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其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对知识、技能的运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意思是“眼睛看了很多遍,还要再用手写一遍巩固一下”,体现了巩固性原则。D项匹配错误。A 项,“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的意思是“我们这些人获取知识,也只是依据各自的能力尽力而为”,体现了量力性原则,匹配正确。B 项,“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的意思是“教导他却不肯接受,即使强行告诉他也没有任何益处”,即教学时要启发学生,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匹配正确。C 项,“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的意思是“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要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匹配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80.【答案】B。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 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题干中的教师在学生不懂时,一味地采用重复讲解的教学方法,而没有转换思路,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违背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故正确答案为B。
81.【答案】A。本题考查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通过学生直接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教学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其中,实物直观即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的一种直观方式,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等。题干中,张老师在讲授“人的骨骼”这一课时,借助人体骨骼标本,向学生边展示边讲解,属于实物直观。故正确答案为A。
82.【答案】B。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题干中,“其进锐者,其退速”的意思是:那些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很快。这告诫我们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要循序渐进。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