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
案例分析打卡
第5题
材料一
大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时,数学一度不好,他老师说如果将来同学中有一个人没出息,那这个人一定是华罗庚。但是华罗庚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最终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材料二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被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识货的主考人,这位主考人就是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誉满诗坛的“农民诗人”臧克家。
问题
结合上面两个例子,谈谈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查看参考答案
▼
第6题
新入职的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有一次晓明迟到了一分钟,张老师在没问原因的情况下便不准晓明坐回座位,让他站在教室后面听一上午课。平时学生向张老师礼貌问好,张老师都对学生不理不睬的。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张老师敬而远之。
有一天,学校组织“学生与老师说心里话”活动,晓明对张老师说了自己与同学们的感受,张老师进行了深刻反思,也调整了自己的做法。渐渐地,张老师发现学生们发生了变化,笑容多了,上课认真了,连最不爱说话的陈舒儿也对张老师有话说了,张老师对自己说“我也进步了”。
问题
请结合师生关系的作用以及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对上述案例加以分析。
查看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