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预备铃一响,闹哄哄的教室迅速安静下来。陈老师走进教室,提醒个别仍未做好上课准备的同学调整好状态。开始上课之后,陈老师进行了“如何把6颗糖分成3份”的教学,并要求学生用学具模拟分糖果。学生答出了三种分法,陈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最后得出“2∶2∶2”的分法是最公平的分法,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平均分的意义。随后,陈老师揭示本节课的题目——《平均分》,明确本次学习的目的及任务。
材料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通过幻灯片展示操作成果时,陈老师发现赵同学低着头在做小动作,于是悄悄予以提醒,赵同学立即改正。在后续的学习环节中,赵同学认真听课,陈老师及时肯定,他更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陈老师决定评选星级作业,作业被评为“五星级”的同学,老师可以帮他实现一个愿望。赵同学一改以往对待作业不认真、马虎了事的不良习惯。经过一番刻苦努力,他的作业最终被评为“五星级”。
问题
(1)预备铃声和课前陈老师的提醒,有助于影响学生的哪一种注意品质?
(2)根据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条件,分析陈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查看参考答案
▼
第22题
赵某,女,13岁,初中二年级学生,班级学习委员,进入初中以来,她觉得自己变了很多:对一件事有时非常狂热,有时又很淡漠;有时特别固执,有时又变得没有原则;特别害怕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忽视,如果那样会让她觉得特别没面子。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矛盾体,强烈的不安和焦虑让她手足无措。
问题
请结合初中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分析赵某的情况。
查看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