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23.通常把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结构
C.课程评价 D.课程资源
24.学校为增强学生体质,专门修建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属于( )。
A.校外课程资源 B.条件性课程资源
C.隐性课程资源 D.素材性课程资源
25.课程资源中,具有内生性特征的是( )。
A.非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B.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
C.教材 D. 现代信息技术
26.胡老师在去云南旅游期间,发现当地多彩的泥土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学校,以便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更加生动的课堂相关知识。这体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原则中的()。
A.开放性原则B.经济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D.适应性原则
27.下列教学资源中,属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是( )。
A.三角尺和量角器 B.教科书的印刷样本
C.多媒体课件 D.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
28.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的体态语言不属于课程资源
B.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
C.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D.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多项选择题
29.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有()。
A.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B.教室、黑板、投影仪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会影响课程的实施范围
D.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家长
30.小学语文课文《传统节日》是一篇介绍汉族传统节日的歌谣,文后有一道选做题:“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在上这节课之前,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本地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某小学赵老师建议学生搜集家乡“三月三”节日期间活动的照片等材料。上课时,赵老师和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分享了他们搜集的材料以及自己在传统节日期间的经历和见闻。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来看,上述材料表明了()。
A.乡土课程资源具有地域性特点
B.师生的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C.校外课程资源比教材更加重要
D.获取课程资源可采取体验的方法
31.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包括( )。
A.适应性原则 B.共享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判断题
32,教师带领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唱歌、端茶,体会“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从空间上讲,这种资源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
33.一般地,课程资源都是物化的,教师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
34.在新课程中,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35.课程资源是一种“自然”因素,各种资源在未被课程开发与实施主体开发之前,并没有显示出其教育功用,只有经过课程开发与实施主体自觉能动地加以赋值和利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成分和相关条件,发挥课程作用和教育价值。这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多质性。( )
单项选择题
23.【答案】D。本题考查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与课程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及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故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B。本题考查课程资源的分类。根据功能特点,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是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素材性课程资源是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等,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题干中,专门修建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故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B。本题考查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具有内生性,即它可以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在课程教学资源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各种层次的教育研究人员,乃至学生和社会人士等作为这种具有内生性的课程资源的主要生命载体形式,他们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是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故正确答案为B。
26.【答案】A。本题考查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开放性原则;②生态伦理原则;③发展性原则;④经济性原则;⑤适应性原则;⑥个性化原则;⑦因地制宜原则;⑧共享性原则;⑨实效性原则。其中,开放性原则是指对课程资源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教材及其相关的知识性素材。任何一种资源在经过主体的价值选择、开发后,都有可能走进课程实施,与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成为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创造性课程资源。题干中,胡老师在云南旅游期间采集当地的泥土带回学校向学生展示,体现了开放性原则。故正确答案为A。
27.【答案】C。本题考查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课件、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故正确答案为C。
28.【答案】C。本题考查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教材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因此,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故正确答案为C。
多项选择题
29.【答案】BD。本题考查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材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其中,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A 项正确。根据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其中,条件性课程资源是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教室、黑板、投影仪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B 项错误,C项正确。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学生,而不是家长。D 项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D。
30.【答案】ABD。本题考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教材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题干中,赵老师让学生搜集家乡“三月三”节日期间的活动照片作为课程资源,体现了乡土课程资源的地域性。赵老师还让学生分享了他们搜集的材料及自己在传统节日期间的经历和见闻,说明可以用体验的方法获取课程资源,也说明师生的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故正确答案为ABD。
31.【答案】ABD。本题考查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主要有开放性原则、生态伦理原则、发展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共享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等。故正确答案为ABD。
判断题
32.【答案】错误。本题考查课程资源的分类。依据空间分布,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校外课程资源和校内课程资源。其中,校外课程资源指的是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题干中,教师带领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唱歌、端茶,从空间上讲,属于校外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属于按照功能特点进行的划分。故表述错误。
33.【答案】错误。本题考查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课程资源可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如教育机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广播电视、网络等;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如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规范、行为准则、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社会风气等。因此课程资源既有物化的又有精神的。此外,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故表述错误。
34.【答案】错误。本题考查课程资源。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一方面,学生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能够很好地享受这些资源。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新理念即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的深入人心,由学生开发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研究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教学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了,学生本身成了特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故表述错误。
35.【答案】错误。本题考查课程资源的特点。课程资源的特点包括多样性、潜在性、动态性、多质性。其中,潜在性是指课程资源是一种“自然”因素,各种资源在未被课程开发与实施主体开发之前,并没有显示出其教育功用,只有经过课程开发与实施主体自觉能动地加以赋值和利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成分和相关条件,发挥课程作用和教育价值。因此,题干所述体现了课程资源的潜在性。故表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