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 教育与人的发展基础篇4
发布时间:2024-11-21
66.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年龄特征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67.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
68.少年期被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69.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 )
70.教师若持有“性恶论”人性假设,其教育方法会更加注重“外铄”。( )
7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表明影响个体发展的是社会环境。()
72.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
73.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 )
74.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其他方面也不可能有超常发展。()
75.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76.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这种观点更倾向于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77.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教育万能论的坚决反对者。()
78.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的著名的同卵双生子实验夸大了遗传的作用。( )
80.大脑越是勤思考勤运用,便越灵活;而越是懒惰不动脑,便会像生锈的链条,难以正常运转。这说明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66.【答案】错误。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种年龄特征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而非不平衡性。故表述错误。
67.【答案】错误。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而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故表述错误。
68.【答案】错误。本题考查少年期的特点。少年期被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应多关注其身心方面的变化,善加引导,悉心教育,而非严加看管。故表述错误。
69.【答案】正确。本题考查遗传决定论的观点。人的自然性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部分,是遗传因素。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过分强调自然性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故表述正确。
70.【答案】正确。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用教育等后天的影响来矫正。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与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由于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教师若持有“性恶论”人性假设,其教育方法会更加注重依靠外在力量(“外铄”)。故表述正确。
71.【答案】错误。本题考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原文大意是:干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孩子,生下来时他们的哭声是一样的,他们长大后却习俗不同,是后天的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其表明影响个体发展的是教育。故表述错误。
72.【答案】正确。本题考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人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只有通过这些活动,才能得到发展,离开这些活动,就谈不上任何发展。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表述正确。
73.【答案】正确。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儿童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故表述正确。
74.【答案】错误。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疾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能得到发展。因此,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故表述错误。
75.【答案】正确。本题考查关键期的内涵。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其中,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故表述正确。
76.【答案】正确。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题干中,把教育隐喻为“园艺”,称教师为“园丁”,属于外部因素的影响。把学生比作“花朵”,“花朵”本身也有自己成长的特点,属于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强调的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故表述正确。
77.【答案】错误。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教育万能论是外铄论的一种,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华生曾提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因此,华生是教育万能论的支持者。故表述错误。
78.【答案】正确。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又称遗传决定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之一的格赛尔通过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实际上夸大了遗传的作用。故表述正确。
79.【答案】正确。本题考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故表述正确。
80.【答案】正确。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物质基础和前提的作用。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题干的表述体现的正是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故表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