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4)
1. 【答案】C。解析:对学生进行罚款是侵犯学生财产权利的违法行为,朱老师拒绝了罚款建议,说明他做到了依法执教。
2.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终身学习的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虚心向他人学习,充实自我。本题中王老师制订读书计划是为了在知识上不断提升自我,说明王老师注重学习,具备终身教育的理念,这种行为是值得提倡的。综上所述,D项正确。A、B、C三项: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3. 【答案】C。解析:首先,作为老师应该遵守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不讽刺、不挖苦学生。题干中,老师抢过零食,扔出窗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简单粗暴。违背了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排除A和B。D项学生上课期间不应做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学生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因此,本题选C。
4.解析:
【参考答案】
材料中宋老师的行为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一,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材料中宋老师对小霜在生活上格外关注、照顾,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体现了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和严结合起来了。
第二,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宋老师针对小霜的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材施教,最后促进小霜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
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具备新课改理念,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学生严慈相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目二(5-10)
5.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少先队活动的特点。少先队活动的特点为:教育性、自主性、组织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其中,教育性原则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第一原则,少先队活动要有利于少年儿童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这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也是少年儿童自身成长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的需要。少先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队的组织教育,少年儿童教育的共性寄寓于队的组织教育个性之中,只有与队的组织教育这一根本特性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少先队教育的特点。故本题选 C。
6.【答案】C。解析:班队科技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科技班会、科学知识讲座、科学兴趣小组、参观、调查、科技演示、科技知识竞赛和科技游戏等。其中参观、科学 兴趣小组和科学知识讲座是班队经常开展的科技活动,故本题选 C。
7.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动机冲突的分类。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选项A,双趋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选项B,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一时所产生的冲突。
选项C,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选项D,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题干“前怕狼,后怕虎”属于同时存在两种目标“狼”和“虎”,但是都不想要,但不得不选择其中一个,是经典的双避冲突。故本题选择B。
8.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的状态分类。情绪的状态可分为三类:心境、激情、应激。
选项A,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处于激情状态时,人的认识范围狭窄,理智分析能力受到限制,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动的意义和后果。然而,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激情有时可以成为激励人们积极行动的巨大动力。
选项B,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个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反应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反应表现为急中生智、及时摆脱危险境地,做出平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消极的反应则表现为惊慌失措、意识狭窄、正常处事能力水平大幅度下降。
选项C,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阻碍人们达成目的的障碍。心理学上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必然的情绪反应,会给人带来实质性伤害,表现为失望、痛苦、沮丧、不安等。挫折易使人消极妥协。
选项D,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弥散性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长期性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
题干中“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人遇到喜庆的事就会心情舒畅,就是情绪状态中的心境。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D。
9.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方式的分类。认知方式的分类有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选项A,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选项B,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和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选项C,沉思型是个体在问题解决时常常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先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精度而非速度。关键点是速度慢但准确性高,偏向于对细节的加工。
选项D,抽象型认知方式指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某个问题或论点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对人与事物认知的先入为主性),能够容忍情境的模糊性。
题干描述的是唯一正确的答案,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B。
10.【参考答案】解析:
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变“灌输式”的教为“启发式”的教,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思考所学知识,而不是作为一个“知识容器”。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有的放矢的辅导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突破传统学科教育片面强调线性思维的局限,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开放性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前提,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