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格考证 > 考证培训 > 教师资格证 >
精选!教资科目二必背简答30题汇总!直接背诵就
发布时间:2023-02-20

1. 简述知识中心课程论的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

(1)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教学

(2)按照知识逻辑体系进行编排

(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

 

2. 简述学习者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1)以学生为中心

(2)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进行编排

(3)强调学生的经验、兴趣、需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 简述泰勒的目标原理

泰勒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4. 简述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1)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包括:① 指导思想;② 培养目标;③ 课程设置及说明(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④ 课时安排;⑤ 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⑥ 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3)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教科书是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5.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6.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本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7. 简述新课改强调的综合实践课的内容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8. 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9.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 简述备课的要求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写好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11. 简述上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组织严密

(6)气氛热烈

 

12.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简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13.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4.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效果

 

15. 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知识的掌握,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

 

16. 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1)教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7. 简述直观性原则贯彻的要求

(1) 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和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8. 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定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要求:

(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19. 如何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20. 简述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3)讲究语言艺术。

 

21. 简述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22.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1)不利于因材施教;

(1)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23. 简述品德的形成过程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4.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5.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①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

② 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

③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 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6. 德育内容包括哪些?

(1)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

(2)思想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3)道德教育。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功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4)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知道。

 

27.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8. 如何贯彻疏导性的德育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9. 如何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的进行。

 

30. 如何贯彻长善救失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以下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深圳大唐明升教育集团|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深圳教育|深圳教师人才服务